<span style="white-space:pre"> </span>對于聆聽,我們可以分成三個層次,“聽見,聽清,聽懂”。<br /><br />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可能可以聽見,但不一定能夠聽清和聽懂。而我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,明明是清晰地聽到了對方在說話,但反應過來,對方說的是什么卻又忘記了。<br /><br /> 本來,我以為這是自己“不太聰明”的原因。<br /><br /> 后來,在跟一位驗配師的交談中,我才知道這跟我的聽力損失有很大的關系。<br /><br /> 如果聽力損失的時間比較長,不但會聽起來比較困難,而且聽神經的言語解析能力也會有所下降。<br /><br /> 再比如說,一個有聽力損失很久的老人,他的耳蝸底周毛細胞已經受損非常嚴重了,再加上螺旋神經節(jié)和蝸神經萎縮,對高頻不敏感,就經常會出現聽得到但聽不清的情況。<br /><br /></span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 因為這種情況常常不被人重視,所以導致了很多人錯過了驗配助聽器的最佳時期。</span></p><p><span style="font-size:16px;"><img src="/upfiles/201907121100221664.jpg" alt="" /><br /></span></p>" />